分段檢測程序,設施(裝置)符合要求:
由于泉州防雷工程工序繁雜,所涉及到問題也會相應增多。每進行一道工序都將會制約著下一道工序的正常施工。因而,為了規避風險便采取了分段檢測的辦法來工程的正常施工與質量。
首先,企業在辦理開工手續后,當施工進度在規定環節時,就會提前一天通知當地防雷所派人到現場進行監督和檢測工作。通常,所設定的上報檢測環節分為了11個階段,其中包括完成樁基礎和開始焊接承臺,地梁鋼筋時;完成柱的澆注,開始首層扳筋焊接時;以及完成低壓配電,供水系統,煤氣管道等設施安裝時等11個的重要的施工環節。細致入微的檢測流程,不僅保障了工程質量的如一,同時也增強了大家的質量意識。

在建筑物天面上易受雷擊部位加裝避雷小針:避雷針的長度應大于0.5m,宜加裝于避雷帶的拐角處,與避雷帶做有效焊接。
引下線的整改:采用Φ12熱鍍鋅圓鋼在建筑物的拐角轉彎處應盡可能的設置引下線,引下線之間的間距不大于18米(三類應為24米,一類不大于12米)。建筑物本身接地電阻達不到要求或建筑物本身無鋼筋混凝土基礎的,需要另行增設人工接地地網。
等電位措施的整改:樓面上所有的金屬構件均要就近與避雷帶或避雷網格作不少于兩點的等電位連接。(其目的便于雷電流的多渠道的泄放)。
接地電阻的標準:要求沖擊接地電阻不大于10歐姆。
毫無疑問,用來形容防雷工程的竣工驗收流程可謂實至名歸。每一個建設單位在工程竣工之后,必須準備好詳細全面的報送資料等待驗收。如《防雷裝置竣工驗收申請書》,《防雷裝置設計審核核準書》,防雷工程施工單位和人員的資質證和資格證書,以及防雷產品出廠合格證、安裝記錄、測試報告等等。